时间:2022-10-12 23:57:28 | 浏览:4877
10月3日,2022重阳下沙大典期间第四届郎酒「老酒还乡」暨青花郎专家品评会于郎酒庄园举行。珍稀陈年老酒荣归故里,陈年老酒焕发新生,郎酒「新风味酱香酒体」首揭神秘面纱,并获行业专家及老酒爱好者们一致好评。
△第四届郎酒「老酒还乡」暨青花郎专家品评会活动现场
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杜小威,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中国酿酒大师张五九,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郭新光,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王邦华,四川轻化工大学副校长罗惠波,泸州市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沈才洪,著名白酒专家钟杰,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副院长罗爱民,中国酒业协会名酒收藏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焦健,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收藏分会执行会长杨志伟,歌德盈香股份有限公司副秘书长刘剑锋,福建省漳州市酒文化协会常务理事陈连茂等行业领导及专家;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郎酒股份副总经理、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建伟,郎酒股份副总经理、常务副总工程师沈毅等郎酒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郎酒收藏爱好者,齐聚郎酒庄园,共话郎酒陈年老酒故事,研讨青花郎收藏价值。
老酒焕新生 品味时光臻酿
△现场嘉宾将青花郎老酒与珍稀金樽堡酒体进行勾调
△亲自勾调、专属封装,生成极具意义的「郎酒庄园·亲调纪念酒」
收藏赋时光以意义,予老酒以品质。活动现场,老酒爱好者们以一瓶2004年—2012年时期的青花郎与珍稀金樽堡酒体及调味酒重新勾调,焕发新生,成为极具纪念意义的郎酒庄园·亲调纪念酒。这款拥有专属包装的纪念酒,承载着不同时代的郎酒工匠精神,传递了郎酒的极致品质、品牌、品味之美。
△活动现场专家对老酒进行鉴定
陈建伟于活动现场表示,「品质之上,唯有老酒。一年一度郎酒老酒还乡活动,已经成为郎酒收藏爱好者的固定节日。老酒爱好者们带着珍藏的郎酒老酒重返郎酒出生地,与酒类行业专家、收藏家、郎酒的会员朋友们一起,交流互鉴,共启2022年郎酒老酒‘回家’探秘之旅,感受每一瓶青花郎的‘生长养藏’得道过程。」
△众多陈年郎酒荣耀还乡
本届「老酒还乡」活动,首次启用社会面征集的方式,邀请到了更多的郎酒老酒爱好者和收藏家朋友们在郎酒庄园重逢,回乡的陈年郎酒数量远超往届规模。众多极为罕见、价值无限的郎酒老酒也得以于活动现场惊艳亮相。
(酒庄号、国酒传播)
先来看一下郎酒品牌的发家史(这里从简),始于1903年,产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二郎镇。从“絮志酒厂”、“惠川糟房”到“集义糟房”的“回沙郎酒”开始,新中国开始后1963年被授予四川省名酒称号,从此开始名声大噪,后续在各大品酒大会上也夺得
央广网北京5月6日消息(记者邵蓝洁)根据证监会公布的相关信息,2021年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终止审查企业名单中,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郎酒”)位列其中。据央广网了解,这是郎酒主动撤回上市申请。根据郎酒于2020年5月份向证监会递
文:向善财经近日,三度折戟IPO的郎酒又被曝出借壳上市的“绯闻”。据悉,此次郎酒的上市“绯闻对象”是一家名为“群兴玩具”(002575)的玩具公司。如果仅从名字来看,其似乎与白酒八竿子打不着。但有意思的是,虽然群兴玩具起步于玩具业,可目前其
澎湃新闻记者 王启帆5月28日,证监会就郎酒股份IPO提出反馈意见,其中一条要求保荐机构广发证券核查并披露: (1)公司酱香型产品与贵州仁怀地区白酒企业尤其是茅台、国台的竞争关系,优势以及前景;(2)公司浓香型产品与四川本地白酒企业尤其是四
5月28日,郎酒收到证监会关于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意见反馈。证监会提出了53个问题,包括控股股东改制的合法性,“郎”牌商标的产权归属问题,以及在行业中的市占率及与国台等同行的竞争问题等。 根据招股说明书,郎酒存在的问题很明显,尤
6月5日,证监会网站发布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郎酒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作为备受关注的川酒“六朵金花”之一,郎酒股份2019年实现了83.48亿元营业收入和24.4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2%和237%。招股书显示
一款惯于营销的广告酒,在一年之内砍掉大半“营销费用”,从而使净利润暴增17亿,又是否可持续呢?出品|每日财报作者|劭阳随着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舍得酒业陆续登上资本舞台,作为川酒“六朵金花”之一的郎酒也不甘落后,正式向IPO发起了冲刺
刚刚,郎酒股份发布喜报,小郎酒事业部、郎牌特曲事业部、电商KA事业部1-9月完成2021年全年销售额。
新京报讯(记者 王子扬)2020年1月2日,在四川省泸州市召开的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上,泸州老窖、郎酒、川酒集团获得泸州市酒业特别贡献企业奖。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表示,公司高度重视上市工作,加快上市进程推进,力争2020年上市,并力争
导语:差点消失的供销社老酒,全喝过的说明年纪已经不小了,喝过几款?提起“供销社”,对年轻人来说可能很陌生,但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国内的物资不太富余,东西都是凭票供应,想要的东西也需要到供销社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