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均价突破34元,风口上的猪肉还能飞多高?|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2022-10-19 20:32:32 2728

摘要:《一周资本市场观察》是钛媒体推出的资本市场要闻解读直播栏目,每周一中午12:30-13:30,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帮助大家一网打尽一周资本市场大事!本期节目,《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主理人雨朦对话沙利文咨询顾问、行业分析师潘逸炜、《钛度热评》主...

《一周资本市场观察》是钛媒体推出的资本市场要闻解读直播栏目,每周一中午12:30-13:30,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帮助大家一网打尽一周资本市场大事!

本期节目,《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主理人雨朦对话沙利文咨询顾问、行业分析师潘逸炜、《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与宁泽基金董事吴吞,分享了9月猪企销售收入大涨的原因,此轮猪周期是否已进入高点,密集的调控政策对猪肉行情的影响,随着大数据、新技术在养猪行业的普及,未来“猪周期”是否会消失,数字人民币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如何看待宁德时代三季度业绩预告,大众出售保时捷股票进行套现的原因,如何看待看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BOSS直聘)港交所上市计划等话题。

一周资本市场表现盘点(10.10-10.14)

上周,A股三大股指都是上涨的,其中沪指周涨1.57%,深成指周涨3.18%,创业板指周涨6.35%。上周,北上资金净流入34.21亿元,环比减少126.44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197.42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光学光电子、文化传媒与医药商业;北上资金最青睐的前5只个股,分别是宁德时代、兆易创新、先导智能、宁波银行与分众传媒。

上周美股三大股指除了道指周涨1.15%之外,标普500指数周跌1.55%,纳指周跌3.11%。

上周港股指数都是下跌的,恒生指数上周下跌6.50%,恒生科技指数上周下跌9.41%。

上周,A股共有7只新股上市,其中有2只出现了破发,当日涨幅最大的是10月13日上市的慧博云通,涨幅高达254.87%;另外,港股在上周共有2只新股上市,分别为GC CONSTRUCTION与健世科技,上市首日这两只新股也都是上涨的。

9月牧原股份、新希望、温氏股份、天邦食品四家上市猪企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涨幅均超过90%,如何看待9月猪企销售收入大涨的原因?

沙利文咨询顾问、行业分析师潘逸炜认为,销售收入的上涨取决于价和量两个方面。此轮养猪企业销售收入上升,与猪价上升和生猪销量上升都密切相关。

在价格因素方面,潘逸炜表示,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猪肉消费虽有一定的季节性,但决定猪价变化的核心的因素,还是来自于供给的波动。在一轮又一轮的“猪周期”中,能繁母猪始终是最为核心的生产工具和生物性资产。能繁母猪的数量是生猪供给的先行指标,领先生猪出栏量大概10个月左右(因为一头母猪从妊娠、产仔,到所产的小猪断奶、育肥、出栏,整个过程大概需要10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粗略来看,我们能通过观察能繁母猪存栏量这一数据,大致地预判10个月后的猪价走势、以及猪周期所处在的位置。

就本轮猪周期来看,潘逸炜表示,通过拉取2021年至今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可以发现,从去年7月份开始,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一直在减少,而且这个数据一直下行到了今年的4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对猪价的影响是滞后10个月左右的,因此,相应的,从今年4月份开始,猪价也就一直在走高。到今年的9月份,国内商品猪的价格已经达到了23.06元/公斤,同比增长了100.7%,环比也增长了10.1%。对于养猪企业而言,它们销售的主要就是商品猪。因此,今年9月份,养猪企业的销售收入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这波猪价的上涨。

从出栏量来看,潘逸炜表示,对于头部的、大型的养猪企业来说,它们是可以享受到规模化发展带来的红利的。由于规模效应,这些企业培育一头猪所需的平均成本更低、利润水平更高,在财务上,体现为这些头部的养猪企业有更高的ROE。此外,这些头部养猪企业还有更大的资金链、更成熟的管理体系、更领先的技术优势以及更完善的卫生防疫标准,所以他们的养殖数量能达到更高、更稳定的规模。在猪价高位的时候,这些企业能出栏更多的猪,来实现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的大幅增长。在规模效应下,猪价高位时有猪可出,也是大型养猪企业的优势所在,带动了他们整体销售收入的上涨。

此轮猪周期是否已进入高点?

潘逸炜对“猪周期”进行了介绍,“猪周期”的轨迹一般是指:猪肉价格上涨——农户看到养猪有利可图,就开始购入母猪生产小猪,于是整体上能繁母猪的数量(术语叫做“能繁母猪存栏量”)会上升——母猪多了之后,生产的小猪也变多了,因此,待小猪育成之后,市场上流通的商品猪数量以及供给的猪肉就会变多——导致猪肉价格开始下跌——猪价下跌后,农户又觉得养猪入不敷出,便开始大量淘汰母猪,能繁母猪存栏量就减少——导致后续小猪、商品猪的数量也变少,市场上猪肉的供给量开始不足——猪价又开始新一轮的上涨。如此循环往复,便是一轮又一轮的猪周期。可以说,“猪周期”是生猪养殖户们对于追求利润而产生的自然而然的一种效应。

潘逸炜进一步表示,在我国,一轮完整的猪周期时间跨度大概在3-5年左右,通常会经历上行期、下行期和筑底期。这轮猪周期是从18年5月开始,一直到今天,堪称“超级猪周期”,因为这轮猪周期的影响因素和意外事件很多,包括了非洲猪瘟、环保限产政策、新冠疫情、粮食价格暴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且猪价涨跌的速度很快、波动幅度很大,绝对价位和波幅都远超历次。

潘逸炜介绍,上一轮猪周期是在2018年的5月份结束的,到了2019年的2月份,生猪价格重新开始上涨,且上涨速度很快。到了2019年的11月份,生猪价格达到了周期的最高点,是40.98元/公斤,半年时间涨幅达到了262%。而2021年年初开始,受到存栏恢复、肥猪出栏、二次育肥以及替代效应、进口和消费下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生猪价格一路暴跌,不到半年的时间,又从36.34元/公斤下跌到11.6元/公斤,种猪的价格也从2019年下半年时最高的上万元每头,下跌到了最低的1000元/头。

潘逸炜认为,在当前的时间节点下,由于能繁母猪、生猪的存栏量逐渐稳定,猪价的波动也将趋于平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消费旺季的来临,以及供给端压栏惜售、二次育肥的情况,尽管有一系列国家调控的手段,但猪价到明年春节期间,依然可能会有一个温和上涨的过程。而明年春节后,随着压栏、二次育肥生猪的集中出栏,猪价会有一个阶段性的回落。

随着大数据、新技术在养猪行业的普及,未来“猪周期”是否会消失?

潘逸炜表示,和猪周期更加密切相关的,是整个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的程度和一体化的程度。“猪周期”的存在,它的前提条件是分散化养殖的环境,现在国内,养猪的主体其实还是以散户为主。他们加起来的总量,占整个市场很高的份额。而猪周期的动力,就是这些养殖户受到了利润的驱动,最终的表现形式就是因为生猪周期性的供需错配而导致了猪价产生周期性的波动。因此,要延长、淡化猪周期,甚至让猪周期消失,那势必要对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化、一体化生产提出要求。而最终到实现规模化、一体化,其实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首先是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化。目前,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2019年,国内前五大生猪养殖厂的市场份额是7%左右,2020年和2021年大约为10%;而参考美国市场前五大生猪养殖厂的市场份额合起来大约是35%。所以在行业集中度方面,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未来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猪周期会越拉越长。我国现在的猪周期一般是3到5年,而在养猪更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一轮猪周期大约是6到7年。而等到国内大约70%-80%的猪都由规模化企业提供的时候,猪价就会稳定下来,届时,就有可能淡化猪周期。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潘逸炜也表示,新技术、大数据在生猪养殖行业中的应用,是会有利于整个生猪养殖行业向规模化转型的。因为新的技术会提高生猪养殖的成本和门槛。比如猪舍恒湿恒温智能化、猪粮配比的精细化,疫苗种类的丰富化等等,这些技术在提升生猪养殖效率的同时,也会淘汰一些负担不起更为高昂的养殖成本的企业,从而提升整个生猪养殖市场的规模化水平和市场集中度。

其次是生猪养殖行业的一体化。一头猪,从出生,到进入市场流通,中间会经过很多环节,包括育种、育肥、通过猪经纪,也就是猪贩子卖到屠宰场、检疫检验、屠宰、最后进入菜场或零售终端,触达消费者。现在呢,上述的每个环节基本都是割裂的。比如说,从猪的育种到育肥,国内因为猪肉基本上都是要快消的,所以基本就不育种,直接从国外进口种猪。因为育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其实种猪才是生猪养殖行业最核心的一环,种猪被称为“猪芯片”。再比如说,生猪从农户农场中出栏,到屠宰场宰杀的过程,一环一环也是割裂开来的。农户养猪,中间有猪经纪,全额向农民把猪买下来,再卖到屠宰场。屠宰场其实也不知道猪具体是猪经纪从哪里收来的,他们就负责检验、检疫和屠宰。杀好猪之后,屠宰场要等猪肉交易了,才能拿到钱。所以实际上,屠宰场有一个垫资的过程。所以,猪肉价格波动,有些也是因为屠宰场、猪经纪等这些中间环节所造成的,而并非仅仅是农户的压栏行为所致。环节与环节之间的一体化程度越高,那么猪肉价格也才能够更趋向于稳定。

潘逸炜总结称,从当前来看,猪周期依然还是存在的。国内的猪周期,一方面是3-5年一次的大周期;另一方面,是在同一个大周期内部,由于季节性供需影响而表现出的小周期的波动。把大小两个周期叠加起来观察,就能够研判猪肉价格的波动和变化。而在将来呢,标准化、规模化和智能化是整个生猪养殖行业的大趋势。通过全行业规模化、一体化的发展和行业标准的提升,倒逼中小型养殖户向规模化转型,从而弱化整个行业的周期性,提高全行业的抗风险能力,那么最终猪周期就有可能逐渐淡化甚至完全消失。

猪肉价格是否还会继续攀升?

潘逸炜表示,猪肉的价格,在短期内,也就是从今年的四季度一直到明年春节期间,还是很有可能有一个小幅的上扬的。

潘逸炜从供需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供给方面,可以预判市场上生猪流通量的一个先行指标是能繁母猪存栏量,这个数据从去年的7月份一直到今年的4月份,总体上都是在下行的。外加考虑到这个指标的滞后效应,也因此,一直到明年的2月份,猪价都将会有一个上行的趋势。而且,在当前的生猪供给市场,还存在散户为博弈后市行情,进而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的情况。散户,虽然听上去是一个一个的个体,力量很小,但实际上,在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内,散户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对整个生猪养殖市场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出现散户逼大户的情况。因为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是一个极度分散化的行业,行业内排名前五的公司,市占率加起来,也就10%左右。散户在行业里面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而且散户不像大型的、规模化的养猪企业,有工业化、精细化的养猪标准和养猪流程。相对规模化的猪场而言,散户养猪是没有什么压力的,猪该吃什么就吃什么,养一年都无所谓。所以即便他们手头上的猪已经达到了出栏的标准,但为了能够在四季度和春节前这一段消费旺季里面,卖到更高的价格,就有散户会选择延长肥猪的饲养时间,也就是二次育肥,把一部分本应该流入市场的商品猪投放到了二次育肥市场,屠宰企业收猪的难度变大,市场上当期流通、供应的商品猪数量下降,猪价就上涨。

需求层面,四季度和春节前确实是传统的猪肉销售的旺季。随着春节的来临,一系列猪肉制品的生意也随之兴起,比如各家肉铺将开始猪肉灌肠和腌制咸肉的生意。所以在春节之前,受消费端季节性驱动的影响,猪肉价格也是易涨难跌的。

9月以来发改委和农业农村部共发布12条生猪消息,为稳价保供,向市场投放冻肉储备共计5次。密集的调控政策会对猪肉行情产生怎样的影响?

潘逸炜表示,9月份,中央和各地合计投放政府储备猪肉20万吨左右,单月投放数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投放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其目的显然是为了保障市场上生猪猪肉的供应,以及猪肉价格的平稳运行。因为猪肉属于粮食,粮食价格上涨得过快了,会影响民生。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猪肉消费国,每年,中国的猪肉消费需求大约在5500万吨,平均每天就要消耗15万吨猪肉。在这样的消耗量下,投放的20万吨生猪储备肉,其实很快就会被市场所消耗。所以,这主要是一个短期的,防止猪肉价格上涨过快的调控手段,使猪肉的供需回归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而对于长期的猪肉价格的影响,其实是不大的。

潘逸炜认为,9月份以来,这一系列密集的调控手段,更多的是可以被看作为一种信号,说明国家要把猪价往下压,鼓励农户不要压栏把猪投放到市场。其实现在国内的生猪存栏量是足够的,根据农业农村部2021年9月发布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能繁母猪存栏量的调控区间在3690万头-4100万头之间。今年4月,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了去化低点,是4177万头,但仍然略微高于国家调控区间的上限。截至今年8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攀升到了4324万头。这就意味着,明年的生猪供应也并不紧缺,甚至是供大于求的。当前,国内的新生仔猪、育肥猪存栏量也已连续多月上升,总体上其实并不缺猪。猪价也大概率在明年春节消费旺季之后,随着生猪的集中出栏,将出现阶段性的回落。而且从母猪价格来看,今年以来整体价格波动很小;今年8月份以来,母猪价格甚至呈现小幅下行的趋势,这就表明,整个行业其实对2023年的猪价也并不看好,所以补充产能的积极性也不是很足。

欧洲爆发史上最大规模禽流感,会对中国的鸡肉与鸡蛋价格产生怎样影响?近期猪肉鸡肉价格双升,“猪鸡替代”效应在四季度会对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潘逸炜表示,我国鸡蛋基本没有进口,鸡肉则是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化来决定进口量的。欧美等地禽流感暴发,如果推高了国际禽类的价格,那么我国的鸡肉进口量就会变少。在价格上,由于我国禽类的产量和供应完全有保障,不依赖进口,所以即使国外禽肉类价格升高,也不会传导到国内。本次海外爆发的禽流感,对我国短期肉鸡供给的影响比较有限。

对于近期鸡肉价格的上涨,潘逸炜认为,更多的是受到猪鸡共振效应的影响。由于生猪价格的持续上行,这是直接利好肉鸡消费的,也导致了肉鸡的价格不断走高。肉鸡月度消费增长率已经连续三个月维持了正增长。而在四季度,因为生猪价格已经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因此,四季度国内肉鸡市场行情也会更偏向于平稳运行。

潘逸炜表示,猪肉和鸡肉本身是无法相互替代的。猪肉,尤其是猪肉中的瘦肉,提供的是血红蛋白;而鸡肉提供的是白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所提供的热量和功能并不相同。普遍来说,中国老百姓更习惯吃的肉还是猪肉,国内鸡肉和鸡肉制品的消耗量,肯定是不如猪肉和猪肉制品的消耗量的。所以,鸡肉对于猪肉的替代效果也是有限的。

数字人民币的优势有哪些?

《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认为,数字人民币的主要优势包括:

1、成本角度来看,相较于现金印制、调运、存取、鉴别、回笼、销毁以及防伪反假等诸多环节产生的较高管理成本,数字人民币显然成本较低,并且不需要携带,交易更便捷。

2、数字人民币通过提升跨境交易、结算的效率,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3、数字人民币能够根据场景进行交易条件的定制化设定,即可编程性,可根据交易双方商定的条件、规则进行自动支付交易,发挥类似“支付宝”的信用中介的作用,促进业务模式创新。

4、数字人民币也是顺应技术发展趋势,为了应对数字货币的挑战。车铭德表示,比特币虽然有去中心化的特征,但是信任成本高,并且挖矿速度无法支撑经济增长,无法解决特里芬难题(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的悖论)。通过稳定币锚定美元等国际主流货币也不可靠,看美联储加息对数字货币造成的波动性就可见一斑。因此,各国顺应趋势推出基于中央信用的数字货币是必然的。

数字人民币和移动支付的关系?

《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表示,数字人民币和移动支付的主要相同点为两者前期都主要从零售消费场景切入。车铭德介绍,央行数字货币根据用户和用途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面向商业银行等机构类主体发行,多用于大额结算;另一种是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面向公众发行并用于日常交易,进一步提高零售支付系统效率。数字人民币是一种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 ,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

不过数字人民币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一是上文提及的数字人民币在交易过程中的可编程性,例如9月8日,在第二届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央行数字人民币APP发布了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产品“元管家”, 在消费者向商户预付资金时,会为每一位消费者创建一个加载了智能合约的数字钱包,当消费者实际完成消费后,商户发起智能合约的执行请求,智能合约检查是否符合约定的执行条件,符合条件的,才能将预付资金划拨至商户,这就具备了信用中介的功能;二是数字人民币作为国家法定货币,安全等级更高;三是数字人民币本身作为货币,具有“支付即结算”的特性,可以节省银行账户的交易费用。

不过,车铭德也表示,移动支付因为根植于消费场景之中,离用户消费支付“更近”,因此移动支付在特定消费品的交易过程中仍然是有优势的,支付渠道可以作为数字人民币的下游开展合作。

数字人民币的发展现场如何?

车铭德表示,2019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已经开展了三批试点,试点地区正在加速扩大。根据央行发布的《扎实开展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截至2022年8月31日,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累计交易笔数3.6亿笔、金额1000.4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商户门店数量超过560万个。

在数字人民币营销推广方面,一方面是通过消费红包、绿色经济定向支持红包的方式,进行推广,在促进消费的同时也在推进用户教育。另外,公共事业缴费、发放退税资金、医保结款以及一些定向企业补助资金等政务事宜,也是数字人民币应用的重要场景。

此外,由于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运营模式且由商业银行承担向公众兑换的职能,并且主要定位于基础货币中的M0,因此没有交易手续费也不计息,在保证流动性的同时,也可以防止金融脱媒的风险。

如何看待宁德时代三季度业绩预告?

宁德时代预计2022年Q3归母净利88–98亿元,同增169%-200%,环增32%-47%,扣非净利83-93亿元,同增209%-246%,环增37%-53%,超市场此前普遍80亿的预期。

对此,宁泽基金董事吴吞表示,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净利润同比下滑23.62%,当时最主要的原因是原材料的价格不断攀升,但是电池行业的价格传导机制没有那么快,这部分成本没法第一时间转嫁给下游车企。二季度,宁德时代业绩实现复苏,主要就是因为完成了对下游车企的涨价,一季度宁德时代的毛利率掉到了15%以下,二季度又重回20%以上。

三季度,宁德时代净利超预期也是这个原因。根据媒体消息,宁德时代在二季度完成了绝大多数车企客户的顺价工作,并在三季度完成对特斯拉的顺价。9月时,碳酸锂的价格再次上涨,达到了53万/吨,这也影响了机构对宁德时代三季度业绩的预期。

吴吞还表示,除了宁德时代业绩超预期,亿纬锂能三季度业绩也是超过了预期。但是对比之下可以看到,三季度宁德时代的净利润是亿纬锂能的7倍,并且增速也超过亿纬锂能,打破了此前市场对宁德时代品牌效应减弱的猜疑。这也和宁德时代更加重视海外寻矿,入股了很多锂矿企业有关。

大众出售保时捷股票进行套现的原因是什么?

当地时间10月11日,大众汽车宣布,其绿鞋期权(即超额配售)未完全行使,因此发行保时捷优先股带来的收益为9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32亿元),略低于完全行使绿鞋期权能够获得的94亿欧元。在此之前,大众汽车以7.5%的溢价(较优先股发行价而言)向保时捷-皮耶希家族(Porsche SE)出售普通股,此次出售获得了100.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35亿元)。

对此,吴吞表示,一个原因是大众缺钱了,这两年新能源发展的如火如荼,而大众过去比较畅销的其实是30万以内的燃油车,而这个价格区间恰恰是新能源车争奇斗艳的区间。因此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大众营业利润同比下滑了8%。而保时捷的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了25%,因为保时捷的价格区间基本没有面临新能源车的竞争。

吴吞介绍,在新能源车的浪潮下,大众也十分重视转型,但作为一个庞然大物,转型势必需要很多的资金。大众在去年7月宣称,新一轮5年计划将投资890亿欧元用于软件和电动汽车技术。

吴吞认为,另一个原因是大众要寻求自身的价值认同,目前保时捷的市值已经反超了大众,大众或许希望通过出售保时捷的股票来提高自身估值,有点类似南非报业出售腾讯。

此外,吴吞推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让利保时捷-皮耶希家族。保时捷上市以后,长期持有大概率是有利可图的,这点可以参考法拉利上市后三年涨了5倍。但大众不等到保时捷未来股价进一步上涨再抛售,而是很快转让给了保时捷-皮耶希家族,可以视为一种让利行为。此外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小插曲,在保时捷上市之前,大众进行了换帅,CEO由之前的迪斯换成了保时捷的CEO奥博穆,所以奥博穆现在是双公司的CEO,而奥博穆恰恰是保时捷-皮耶希家族所支持的。

如何看待看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BOSS直聘)港交所上市计划?

吴吞表示,目前中概回归潮已经趋近尾声,BOSS直聘属于回港比较晚的一批了,大部分回归还是集中在2021年,不过那时候回归的方式主要是二次上市,现在则主要是双重主要上市。

吴吞介绍,港股估值低最核心的原因是“流动性折价”,伴随着热门中概股的回归,势必吸引资金南下,带来流动性,事实也是如此,2021年港股的日均成交额相比2020年提升了近30%。

吴吞介绍,因为疫情、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等原因影响,港股这两年整体表现不佳,但是换个角度来看,目前港股已经破净,估值处在历史低位,当前投资港股的安全边际是比较高的。另外,这两年尽管港股一直在跌,但是机构其实还是在买买买的,南向资金已经持续十个月净流入。此外,今年有很多港股公司进行了大手笔回购,比如腾讯、小米、友邦保险,今年前三季度的回购金额,创出了历史新高。所以综合来看,BOSS直聘这个时期赴港上市,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对于BOSS直聘所处的在线招聘行业,吴吞认为,在线招聘行业是为数不多的市场规模与美国接近的行业,同时很多机构预测,2023年,中国在线招聘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会超过美国。因为在线招聘行业规模看的是劳动力人口,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是美国的五倍。

另外,吴吞还介绍,招聘行业目前线上占比只有30%左右,有近70%的人依然通过线下找工作。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劳动力人口中有很大比例是蓝领工人,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智能化设备、软件的普及程度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高。所以,未来越来越多人找工作会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是一个可以预见的过程,从而对在线招聘业务带来更大需求。

另外,从21年7月到今年6月底,BOSS直聘有一年的时间被暂停了新增用户,但是暂停新增期间,BOSS直聘依然保持了行业领先地位,并且用户活跃度不降反增,展示了非常强的韧性。对此,吴吞认为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招聘平台和很多平台一样,具备双边网络效应,这是护城河之一。

第二,相比竞争对手,BOSS直聘更重视中小企业。大量求职者其实是去不了大公司的,掌握了中小企业资源后,可以长期发展、运营更大量的求职者资源。

第三,招聘和相亲平台对技术要求是很高的,因为相亲和招聘都是双向选择,平台需要研究双方,匹配和算法的难度会大不少,所以招聘、相亲平台在技术层面的比拼是很重要的。而BOSS直聘的研发费用率超过25%,对这块还是比较重视的。

更多资本市场内容和观点分享,欢迎在钛媒体App搜索“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专栏,收看节目直播回放。

免责声明:本直播栏目所有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唯一参考因素,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